文章分享

生活自理

讓孩子從生活中練習照顧自己◎Ms. Carol

DSC03920拷貝.jpg

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,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「活潑自動」或「羞愧懷疑」的關鍵,這個階段的孩子藉由生活自理來找到內在的價值。
 

很多家長把孩子呵護至極,只要衣服有點濕掉就會趕緊幫孩子換一套新的。在蒙特梭利教室中,老師會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,如果孩子尿濕了,老師會問:「尿濕了是不是?是不是覺得不舒服?」當孩子經驗到褲子濕掉這件事,他們就會有動機想要去換成舒服的、乾的褲子。當他有動機去改變時,以後孩子就會知道:尿濕了,我要去換褲子。這套經驗模式會內化到孩子本身,進而讓他們找到自我的價值與存在感。當孩子完成自我照顧,並肯定自我的價值,他們會進而去照顧周遭需要幫忙的小朋友。

 

DSC016381拷貝.jpg

 

幼稚園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他們必須透過反覆的練習,可能是十次、二十次,甚至數十次才能達到成人的標準。而蒙特梭利的教室就是創造孩子真實的生活環境,讓他們不斷練習自我生活照顧,同時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,也提供大量的語言訊息,進而提升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。因此,只要孩子願意自己動手作,例如:放書包、上廁所、穿尿布、穿鞋子等, 身為老師和家長的我們就提供環境與方法,讓孩子自己去摸索,從錯誤與失敗中學習,成功對他們來說才是有意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