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生活自理
-
何謂完整的如廁訓練?◎Ms. Joanne完整的如廁訓練,是以讓孩子學習整套如廁流程為目標,包含穿脫褲子、使用馬桶、擦屁股、按沖水閥、洗手…等細節步驟。DETAIL
當孩子滿一歲半之後,即可依據孩子的發展狀態來進行階段性訓練,下半身行走的流暢以及自我表達的能力尤其關鍵。除了孩子本身的條件依據,成人也必須為孩子做好外在預備,用正常的態度傳遞排泄觀念給孩子,才能避免懼怕及恐慌⋯⋯ -
從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自理的學習機會◎Ms. Joanne在miCasa中,生活自理包括孩子對自我生活的管理與照顧,從穿脫鞋子、穿脫襪子到梳頭髮等等,都是屬於生活自理的範圍。孩子從出生缺乏任何能力,到現在有一些能力可以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,他們對自己是好奇、有興趣的,他們會嘗試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大人也會做的事。但現代家長的共同特性就是:趕時間。因為趕時間而沒有辦法去等待孩子做完自己該做的事,也因為家長常常擔心孩子做不好、能力不夠等因素,替孩子擋掉了許多練習的機會⋯⋯DETAIL
-
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?◎Ms. Joanne在蒙特梭利教室中,孩子會有一套吃飯的流程與其中的意義。首先,先讓孩子練習預備餐桌,這是為了讓他們有固定的座位的概念。接著老師會控制孩子的飯量,但讓孩子學會打自己的菜,要吃多少自己拿,練習對自己負責。等全班盛完飯菜後,老師會帶著孩子念一段感謝詞⋯⋯DETAIL
-
讓孩子從生活中練習照顧自己◎Ms. Carol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,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「活潑自動」或「羞愧懷疑」的關鍵,這個階段的孩子藉由生活自理來找到內在的價值。DETAIL
很多家長把孩子呵護至極,只要衣服有點濕掉就會趕緊幫孩子換一套新的。在蒙特梭利教室中,老師會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,如果孩子尿濕了,老師會問:「尿濕了是不是?是不是覺得不舒服?」當孩子經驗到褲子濕掉這件事,他們就會有動機想要去換成舒服的、乾的褲子⋯⋯